中煤新集利辛矿业王庆帅:用匠心守护矿山安全线
在中煤新集利辛矿业有限公司的千米井下,有这样一位“电气医生”:他能精准“诊断”提升机、主通风机等大型设备的“疑难杂症”,能用英语破解进口设备的技术密码,更能带出一支身怀绝技的机电铁军。他就是该公司固定队电工班班长、安徽省王庆帅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庆帅。从2009年的“电工小白”到如今的高级技师,他用15年的坚守与创新,在矿井深处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匠心”答卷,2025年,他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份荣誉正是对他多年深耕的最佳注解。
扎根矿山十五载 练就设备“运维绝活”
“矿山的‘四大件’——抽风、压风、提升、排水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命脉,哪怕出一分钟故障,整个矿山就得停摆。”王庆帅常对工友们说。自2009年投身利辛矿业固定队机电检修班以来,他就与这些庞然大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矿井深处的设备间噪声轰鸣,油污遍布,检修工作常常需要在狭窄空间里弯腰弓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但王庆帅从未退缩,从设备运行维护到故障处理,再到智能化控制程序的运用及革新,他逐一攻克难关,练就了一套“听声辨故障、按图识隐患”的运维绝活。
从最初对着电路图犯愁的新手,到如今能独立编写控制程序的高级技师,他的成长轨迹里写满了“较真”二字。为啃下进口设备的“硬骨头”,他发挥英语特长,逐字逐句翻译英文技术文档,将操作流程整理成中文手册;为适应智能化升级,他自学PLC电控、远程控制等前沿技术。“技术不等人,矿山智能化容不得我们原地踏步。”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为矿山注入“智慧动能”
在王庆帅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要敢于突破创新。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五小”技术创新,让一个个金点子变成保障安全、提升效率的“硬成果”。
针对主井装载皮带机定时保护的问题,他设计出“时钟脉冲+计数器”相结合的定时控制方法,确保在一次装载期间,即便皮带机多次停机也能实现定时保护,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项成果获得中国技协煤炭专业2023年度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他研发的“井下防爆设备密封圈快速拆除装置”,将传统需要30分钟的操作时间缩短至5分钟,大幅提升了现场人员的工作效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截至目前,王庆帅已获得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全国职工五小创新优秀成果库;1项成果获中国技协煤炭专业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1项成果获安徽省煤炭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成果在淮南市职工技术竞赛中获金成果三等奖;5项成果在亳州市职工创新成果竞赛中获奖。
传技带徒育新人 让“匠心”薪火相传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撑起矿山的安全防线。”作为劳模工作室平台领衔人,王庆帅始终把培养新人放在重要位置。他的工作室里,“师带徒”协议书整齐排列,墙上挂满了徒弟们的获奖证书。
针对不同徒弟的基础差异,他创新出“分层培养法”:对新手从电路图识读、基础操作教起;对有经验的工人,重点传授故障诊断和程序编写技巧,组织开展“技术大比武”。
王庆帅徒弟王刚说,“师父对我们这些学员总是毫无保留,面对复杂的工艺设备,他会从细微之处给我们详细讲解原理,还会分享自己总结的现场操作注意事项,让我们在日常检修作业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多年来,王庆帅先后培养出6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徒弟们在中国中煤张煤机杯竞赛、省级行业竞赛中屡获殊荣。在他的引领下,电工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技师等级以上人员占比达47%,班组先后荣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等称号。“看到徒弟们能独当一面,比我自己获奖还开心。”王庆帅笑着说。
从千米井下的设备间到灯火通明的创新工作室,王庆帅用15年的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用精湛技术守护矿山安全,用创新思维推动产业升级,用言传身教培育技能人才。正如他所说:“矿井深处的灯光,既是矿工们的安全灯,也是我追逐匠心的指路灯。”这份坚守,让“安徽工匠”“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实至名归,更让“工匠精神”在矿山深处熠熠生辉。(通讯员:胡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