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八景丨新景点新内涵
永嘉书院又新增了一条游玩线路一一金山八景,它以“事功”文化为主题、“事功道”为主轴,沿路新建有事功道、洞见、水镜台、惠和亭、曲水流觞、鸿运当头、石头记、女神峰等八个景点,主要对成就“事功”的要素以不同的景物造型进行了相应的具象化,深刻解读了新时代事功思想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艺术地揭示了成就“事功”的秘诀。
“事功道”是一条从金山东端山麓直达“事功亭”的步行山道,崎岖蜿蜒、坑洼不平、时宽时窄,攀登艰难又一路充满诱惑,它是“金山八景”相互串联的纽带和主轴。“事功道”主要是告诉游客,成就事功是艰辛的,是要付出代价与努力的,必须要“过四关”理备、事足、轻美色、控贪欲。
“洞见”位于金山南面山腰,由一个洞穴和一处开阔的平台所组成,是一个静思、发呆的好去处。其意为在此修炼养性,便能洞见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永嘉学派认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立功、立德、立言”。追求完美人生,首先要追求“事功”,只有先“立功”,才能为“立德”“立言”打下坚实基础。“洞见”是整个“事功道”的思想铺垫。
水镜台建于金山北面山腰,延伸在小楠溪江江面之上,由全玻璃铺设而成。其名一语双关,一是水镜台透明空灵,楠溪江江水清澈如镜;二是寓意事功者综合素养要求,为人要心胸坦荡透明,做事要精明干练。
惠和亭建于金山东端山腰,与金川瀑毗邻,俯瞰楠溪江,其景美不胜收。它告诉世人“和睦的家庭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成就“事功”的必要条件。事功者要懂得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曲水流觞”位于金山东端山顶中心草坪水槽区域,亦称“流杯曲水”“流觞曲水”,它是中国旧时上巳节(农历三月三)的一种户外宴饮风俗,后来文人将此习俗发展成了文人户外雅集时的饮酒赋诗活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载有“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玩的就是这种极具文化内涵的游戏。游客可以自带酒水及便于漂浮的酒杯到“曲水流觞”之地演绎、体验这一中国古老习俗。
“惠和亭”与“曲水流觞”两个景点寓意事功者要认识到生命的短暂。生命的真谛就是追求高尚的情趣,探求人生的幸福与快乐。懂得“君子不器”的道理,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与内在修养,在激励竞争环境中舒缓心境,提升情绪价值。
“鸿运当头”位于金山山顶,其书法为台湾佛学大师星云的作品,是金川瀑所在山体改造后形成的画面。它告诉游客“事功”者,除了自身的智慧与努力之外,成就“事功”还得靠“运气”。只有自身努力并得到上天护佑的人方能成就其“事功”。所以须在这里虔诚打卡,祈求上天的护佑,以求“鸿运当头”。
《石头记》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敬天、敬地、敬人”,即敬天道、敬地序、敬人伦。警示世人要向君子学习,常怀敬畏之心,同时也告诫事功者,敬畏之心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
“石头记”利用现场废石料及少量的楠溪江鹅卵石,制作成十九种艺术形状,以艺术地形式表达地“敬天、敬地、敬人”的当代永嘉学派的文化思想。
1、石瓶、石塔林等艺术造型意为敬天;
2、石头花草树木以及叠石等艺术造型意为敬地;
3、爱心、阴阳堆石艺术造型意为敬人:(1)“爱”是敬人的抓手,敬人通过“爱”具体化,落地实现。用鹅卵石砌成的“爱心”,其四周刻上了礼让、忍耐、宽容等文字,以表达爱的内涵,即爱是……也就是敬人的表象。同时,中间堆放可移动的鹅卵石,游客可根据自己对“爱”的理解,现场刻上或写上不同表达“爱”的文字,以增强项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2)用小石头砌成的阴阳艺术造型,表达阴阳乃宇宙繁衍生息之道,是人类社会关于敬人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文化艺术符号。《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同时警示世人“事功者当轻美色”。
女神峰位于“石头记”之旁,其山峰酷似女神在俯视,意为“人在做,神在看”,警示世人为人做事要有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立功不忘初心,当谨记“敬天、敬地、敬人”。
总之,透过“金山八景”展示了永嘉学派事功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教化功能与实践价值。用艺术的语言告诉游客,事功者必须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总结与感悟,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常怀敬畏之心,自醒,自律,过四关,创造好环境,把握好运气,建功立业,成就事功,立德立言,实现圆满人生。(温州永嘉书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