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订单虚实:6公司进入“亿元俱乐部” 能干啥活?
超3200万、1.26亿、2.6亿......进入十月,人形机器人企业“爆单”消息接连不断。10月16日,优必选(9880.HK)官宣中标“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订单金额达1.26亿元,就在前一日,优必选刚拿下A股某知名上市汽车科技公司超3200万元的大单,还放出消息——仅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已获得超6.3亿元订单。10月9日,智元精灵 G2 机器人拿下智能产品ODM头部企业龙旗科技数亿元订单。同一日,原力无限刚与时华文旅控股集团签下2.6亿元的订单。
去年连路都走不稳的机器人,今年不仅跳舞、格斗,还迅速进入拿单、落地应用的快车道。作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今年以来发生在机器人领域的超千万元级别订单共有17起,6家公司进入“亿元订单俱乐部”。大单频现是真需求还是“虚火旺”?哪些应用场景更为扎实?
优必选、智元等6家公司进入“亿元订单俱乐部”
据南都N视频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发生在机器人领域的超千万元级别订单共有17起,包括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智平方、星尘智能、乐聚机器人、松延动力、原创动力、清宝机器人在内的9家机器人企业一次性或阶段性地公布了自己的订单数据。
优必选、智元、智平方、星尘智能、原力无限和松延动力进入“亿元订单俱乐部”。其中优必选累计收获8笔订单(含3笔千万元订单、2笔亿元订单、3笔未披露金额订单)。优必选方面表示,截至目前,不包括优必选与北京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开发的马拉松冠军级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仅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已获得超6.3亿元订单。
紧随其后的是智元机器人,累计收获5笔千万元订单(含1笔亿元订单);智平方、星尘智能、原力无限都拿过1笔超亿元订单,金额分别近5亿、5亿以上和2.6亿元;松延动力也对外披露,今年上半年已斩获超2000台的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1亿元。
在千万级序列中,今年7月宇树科技与智元联合中标中国移动旗下公司1.2亿元,其中宇树中标金额为4605万元;乐聚机器人今年8月以8295万元的报价中标“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二期”项目;清宝机器人也对外透露,截至9月其全年累计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

(订单不完全统计,南都N视频记者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整理)
尽管行业大单消息不断,但多名业内人士指出或有“虚火”。有业内人士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机器人满足需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爆这么多单、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量。另外机器人能力现在也不足以满足这么多需求,这里面可能有浮夸的成分,但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策略。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也认为,行业的大额订单可能存在虚虚实实的情况。他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从目前行业发展现状来看,让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去做高负载、持续续航、高节拍的工作,概念成分会更多。“比如,几个月前很流行双足机器人在车厂里面搬箱子,如果有实地进行行业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太合适的方案,因为它的续航稳定性、速度等都很难胜任工厂高强度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室外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IP防护等级比较有挑战,目前人形机器人还是更适合在室内环境做更明确的任务。”
订单集中在工业、文旅、销售等场景
梳理头部机器人企业的订单细节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千万元级订单主要分布在工业制造、商业销售、科研、仓储物流、交通疏导、文旅6大场景。其中,落地工业制造的订单截至目前共有10笔,应用于科研场景6笔,聚焦商业销售场景和文旅场景的分别有4笔和2笔。

(南都N视频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在工业制造领域,采购方多为汽车企业。觅亿汽车科技、东风柳汽等头部车企采购了优必选旗下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其中今年3月东风柳汽就宣布于其汽车制造工厂内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此前优必选WalkerS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进入蔚来、比亚迪、奥迪一汽等多家车厂,参与质检、贴标等任务。
今年7月17日,优必选刚刚发布了全球首个会自主换电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并计划今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投入智能制造产业。据悉,Walker S2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拥有7×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能力,无需人工干预或关机、3分钟极速自主换电。

优必选自主换电机器人。
此外,目前工业制造领域、商用领域落地应用的机器人在公布订单时有一定的细分场景。其中在工业制造的订单中,智元机器人10月16日发布的精灵 G2 机器人,此前斩获了龙旗科技数亿元订单、切入消费电子精密制造核心场景。据介绍,精灵G2使用高精度力控臂,基于真机强化学习算法,仅耗时一小时即学会内存条插接这类精密且柔性的操作任务。同时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里,精灵G2正被应用于汽车安全带锁芯的生产流程,与人工配合,完成安全带锁芯压紧、物料搬运等操作。
在工业制造的订单中,以最新发布的精灵G2切入消费电子精密制造核心场景为例,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姚卯青在精灵G2发布会后透露,该机器人的首个商业化场景并非随机,而是充分评估场景价值以及机器人的技术匹配成熟度后做出的选择。

智元精灵G2正将汽车安全带锁芯送入压紧机。
“我们会看几个因素,首先参观了整个产线里面可能数百个的工位,然后挑选出其中和当前技术匹配度、成熟度较为适合的一些工站,在这些工站里面人在做的工作没有太复杂、比较标准化,但同时又离不开人,无法用自动化设备,具备了一定的环境和物体泛化性。另外(这个场景落地)也需要合作伙伴本身要对技术有热情,能够在技术早期开放场景协调内部团队和我们做联合开发集成测试;更重要的一点是,场景本身是具备规模化复制商业化潜力的,通过一定时间双方投入的研发,能够在成型之后,快速批量复制部署成百上千的机器人,对于我们来讲研发投入的回报比是更高的。”姚卯青称。
工业制造为何会成为目前落地最广泛的场景?姚卯青认为,从落地场景的可行性上来评估,工业场景是非常大的市场,一是虽然工业场景中自动化率高,但该场景同时存在着工厂用工面临岗位稳定性差、岗位招不到人等挑战。二是工业环境相对可控、任务明确,对机器人部署来说会更为可控。另外,他还提到服务类、安检巡检、展馆导览等场景也有较多落地机会。
另外,南都N视频记者也关注到,在商用领域的订单中,机器人承担起了销售、接待、直播等多种功能。银河通用此前对外宣布,其商超值守机器人Galbot已经获得100家门店订单,计划于年底前实现全国范围投用。

银河通用机器人擅长零售场景。
清宝机器人与广州花都区签下千万元订单,将建设数十个高度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超级直播间,而这些直播间将集成清宝机器人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交互、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尖端技术,实现深度产品讲解、实时互动答疑、个性化推荐等复杂功能。
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创始人王磊介绍,清宝旗下机器人将主要通过直播销售复购率高的产品,比如农产品、景区门票等。不过他也提到,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直播仍面临较大挑战,比如观众可能更习惯看真人直播,要克服这一难题需要机器人有自己的IP和自建相关形象、语音等内容。

用于直播带货的清宝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爆单以后,机器人落地仍需循序渐进
机器人大单频现的背后,是行业走向成熟、实现规模化落地的体现。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就提到,去年人形机器人连走路都走不稳,但今年看到许多简单场景已经在落地,发展速度非常快,行业过去认为很多问题需要三五年才能解决,但过去一年这些问题已经被解决了。另外他还提到,除了文娱商演,今年的机器人已经逐步有了作业能力。
王磊也认为,截至目前清宝机器人总体订单已比去年增长了10倍以上,目前增长仍非常快。
他观察到今年机器人行业中的订单比去年多了不少,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市场被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市场需求逐渐释放;二是机器人技术也在提升,这是关键的要素;三是在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后,不少机器人企业正在不断满足这些需求,根据场景需求去完善机器人的场景功能。
不过,王闯强调,机器人落地演进的路线应该从易到难,即先从市场上很需要、具身智能又能搞定的事情入手,一点点再把商业化往前推进。“总体节奏是先不做和物理世界接触,但能够在运动和交互上把现在的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用起来的东西;等到这样的场景能给用户带来实际价值和好的体验后,再跟物理世界接触;在和物理世界接触时,也是先实践规则简单、刚性物体、精度要求低的场景,随后再往柔性和高精度方向做。”
不容忽视的是,机器人落地仍面临一些瓶颈。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赵越提到,双足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瓶颈在于传感器层面和通用标准层面。赵越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许多数据除了视觉以外,还大量依赖触觉、传感器数据,目前行业内能否通过材料学突破或者生物突破创造出像素级别的触觉传感器,会决定触觉方向数据是否有价值。
他还提到,另外一个瓶颈在于有没有相对通用的标准或共识标准,能让所有机器人相互协同。“我们认为一家机器人公司生产或者制造所有机器人,一定是具体化、功能化的机器人做一件事情的性价比最高,所以机器人相互协同未来会是一个问题,就像社会分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