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见 | 爱拼会赢:来自民企座谈会的两重信号

1
“爱拼会赢”。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企负责人代表发言,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
广大民企和民营企业家,要“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从上午会议快讯发出,到傍晚新华社播发通稿,各界对座谈会热议不断,期待有加。
在变乱交织的外部环境,和中国经济自身不小的转型压力下,更强有力地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一切经营主体,为企业营造更公平、更高效、更能心无旁骛的经营环境,不唯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的期望。
2
如何对待民企,民企又如何作为,直接关乎一国经济的活力与实力。
此前多年,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存境况,一直是中国经济绕不过去的重点话题。民企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也经受过种种考验波折甚至风浪,有过种种困难。
这些困难,有些是经营本身的困难,有些是经营之外的烦恼,有些是经济周期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有些是非市场因素造成的,甚至有个别舆论推波助澜。
但中央的态度一直是鲜明的。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表达对“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坚持,明确表达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支持和期待。
今次座谈,总书记重申,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这是给民企和企业家们的定心丸,亦是向全社会释放的明确信号。
另一方面,多年风雨,企业也经历了大浪淘沙。这些年,有名不见经传的团队横空出世,也有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黯然退场,更有坚持长期主义观念、深耕国计民生重点领域者终获回报。
谁是今天中国当之无愧的“好企业”?谁是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的企业家?这不看出身,也不看规模,归根到底要看在做什么、做了什么——在今天,特别要看是否勇于探索创新前沿,是否主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否为国家提供弥足珍贵的战略支撑,是否为人民生活创造实实在在的福祉和便利。
当然,这样的企业,势必是在市场上拼尽全力的企业。这就回到了总书记所说的“爱拼会赢”。一方面,企业必须“爱拼”,一方面,制度、环境、监管等等,也要让爱拼者“会赢”。
由此,民企座谈会上,至少有两个层面的信号,尤为关键。
3
一方面,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需要更为“爱拼”,也更为“善拼”。
如总书记言,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一系列具体要求中,尤为凸显的是8个字:“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某种意义上,这称得上是企业的“本分”,亦是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天来,谁出席了座谈会,成为全网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当然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坊间议论纷纷杂杂,大致可以得到的结论,就是上面这8个字。谁在“主业”上有定力,谁在“实业”上有抱负,谁就更容易在今天行稳致远。
当然,还有根本一条:规范经营。“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违法行为,都不能规避查处。”总书记的这句话,同样意味深长。
4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对待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乎民企的信心和预期,并牵动整个市场和社会的信心和预期。
今天,准确无误地传递政策信号、强化政策落地,确保真实兑现政策承诺、放大政策效应,就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惠企政策;对民企另眼相看甚至“污名化”的现象亦得到相当程度遏制。但大量企业实际经营中,仍不同程度感受“温差”,包括各种隐形、变种的掣肘障碍。
总书记在会上说,“扎扎实实”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这显然针对的是政策传导问题。“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对各级政府而言,这是一条明确的军令状。
也就是说,是否真心诚意支持民企,是否不折不扣落实政策,是否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已经是一个政治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展现强烈的政治自觉,当然也应当与评价和“政绩”直接挂钩。
建立了这样的政治自觉,真正把中央意图落到实处,把清朗环境交给企业,“爱拼”的企业自然会努力去“赢”。接下来,就看市场的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